案例一:物理定律的"创新"表达

某同学在写物理论文时,为了降低查重率,将经典物理定律进行了"创新性"改写:

原文:牛顿第一定律指出,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,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。
改后:老牛第一规矩说明,东西在没有外面力量打搅时,会继续待着不动或者匀速直溜。

结果:导师看到后哭笑不得,这哪里是论文,简直是武侠小说!

案例二:专业术语的"通俗化"灾难

一位医学专业学生为了降重,将专业术语全部替换成了"通俗易懂"的表达:

原文: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,需立即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。
改后:病人心脏突然罢工,得赶紧给心脏血管通管道。

结果:教授评语:"这是医学论文还是街头急救指南?"

案例三:哲学论文的"玄学"降重

哲学系学生为了降重,将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"深度解读":

原文:正题与反题的矛盾运动,通过扬弃达到更高层次的合题。
改后:对的东西和不对的东西打架,打完了变成更对的东西。

结果:导师感叹:"这哪里是哲学,简直是三岁小孩的打架理论!"

案例四:文学评论的"网络化"表达

文学专业学生为了降重,将经典文学评论改成了网络用语:

原文:鲁迅先生通过《阿Q正传》深刻揭示了国民劣根性。
改后:鲁迅大大在《阿Q正传》里疯狂吐槽国人各种骚操作。

结果:评语:"请用学术语言重新写作,这不是微博评论区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