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仪器重复使用的挑战
在学术论文写作中,仪器和设备的描述是实验方法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然而,由于标准化的仪器名称和操作流程,研究者常常面临仪器描述重复率过高的问题。这不仅影响论文的原创性,还可能导致查重不通过。本文将为您提供一系列实用的降重策略。
提示:仪器重复主要表现在仪器名称、型号、参数设置、操作步骤等方面的雷同。通过巧妙的表达和结构优化,可以有效降低重复率。
一、仪器描述的降重方法
1. 同义词替换法
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常用表述,但要注意保持专业性和准确性。
原句: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光度。
修改:采用紫外-可见光谱仪测定样本的光吸收值。
2. 语序调整法
改变句子的语序和结构,保持原意不变。
原句:将样品置于离心机中以5000rpm的速度离心10分钟。
修改:在5000rpm的转速条件下,对样品进行10分钟的离心处理。
3. 详细化描述法
增加仪器使用的具体细节和条件说明,使描述更加独特。
原句:使用HPLC进行分析。
修改: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(配备C18反相色谱柱,柱温25℃)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。
二、实用降重技巧
- 合并描述:将多个仪器的使用描述整合到一个段落中,避免零散重复
- 增加目的性说明:说明使用该仪器的目的和预期效果
- 引用最新文献:参考最新的研究论文中的仪器描述方式
- 使用被动语态:适当使用被动语态改变表达方式
- 添加操作细节:包括样品预处理、仪器校准等细节
- 强调创新点:突出仪器使用中的创新或改进之处
重要提醒:降重不等于改变原意或降低准确性。所有修改都必须确保科学性和专业性不受影响。
三、常见仪器降重示例
光谱类仪器
原句: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(FTIR)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。
修改: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,在4000-400cm⁻¹的波数范围内,对样品的分子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鉴定。
色谱类仪器
原句: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(GC-MS)分析样品成分。
修改:通过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,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,并通过质谱检测器进行结构确证。
显微镜类仪器
原句: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形貌。
修改: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,在适当的加速电压下,对样品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