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早期时代:Windows 95/98/ME
在Windows 95和98时代,系统激活的概念尚未出现。用户购买操作系统通常通过OEM(原始设备制造商)预装或零售盒装产品。虽然存在产品密钥,但验证过程非常简单,甚至可以跳过。这导致了广泛的盗版问题,因为同一个密钥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上重复使用。
微软在Windows ME中首次尝试引入激活机制,但并未强制执行,用户可以选择不激活而继续使用系统。
2. 正式激活时代:Windows XP
Windows XP是第一个强制要求激活的主要Windows版本。用户在安装后必须在30天内激活系统,否则将进入功能受限模式。激活可以通过电话或互联网完成,将产品密钥与计算机的硬件哈希值绑定。
产品激活(WPA)
Windows Product Activation (WPA) 技术将产品密钥与用户的硬件配置关联。如果硬件发生重大变化,可能需要重新激活。这标志着微软开始严肃对待盗版问题。
3. 企业与批量激活:Windows Vista/7
随着Vista和Windows 7的发布,微软完善了激活系统。引入了更复杂的验证机制,并为大型组织提供了批量激活选项。
KMS(密钥管理服务)
针对企业用户,微软推出了KMS,允许组织在内部网络中设置激活服务器,为大量计算机提供自动激活服务,无需每台机器单独连接微软服务器。
MAK(多次激活密钥)
另一种企业激活方式,允许固定次数的激活,适合设备不常联网的场景。
4. 数字时代:Windows 8/8.1
Windows 8进一步强化了激活机制。引入了更严格的在线验证,并将产品密钥与微软账户(当时称为Windows Live ID)进行关联,为后续的云激活奠定了基础。
同时,Windows Store应用的兴起也推动了数字版权管理的发展,激活不再局限于操作系统本身。
5. 云端与硬件绑定:Windows 10
Windows 10带来了激活技术的重大变革。引入了"数字许可证"(Digital License)概念,取代了传统的"激活状态"。
数字许可证
系统激活信息被上传到微软云端,与用户的微软账户或设备的硬件ID绑定。这意味着即使重装系统,只要硬件不变或登录同一微软账户,系统会自动激活。
硬件指纹
Windows 10创建设备的硬件哈希值并存储在微软服务器上,实现"一次激活,永久有效"的体验(在相同硬件上)。
6. 现代延续:Windows 11
Windows 11延续了Windows 10的数字许可证模型,但设置了更严格的硬件要求(如TPM 2.0、安全启动)。激活过程对用户更加透明,大多数情况下自动完成。
微软进一步将Windows许可证与微软账户深度整合,用户可以在账户中管理所有设备的激活状态。